2025这波牛市,简直就是2015年的复刻!要是还看不懂,那可就要面临踏空或者高位接盘的局面了。回顾2015年,创业板从最低的585点一路狂飙,直逼4000点,涨幅高达7倍之多。而现在,2025年,相似的剧情正在上演,看懂的人已经准备大快朵颐,看不懂的人大概率还在亏钱的泥沼里挣扎。下面,咱们就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剖析。先看炒作指数。2015年牛市,主力爆炒的是创业板。当年创业板刚上市就陷入跌跌不休的困境,一路狂泻到585点,那时所有人都觉得创业板没救了,可谁能想到,随后它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,硬生生干到4000点。再瞧瞧现在,2025年,科创板一度跌到635点,北交所最低到过593点,这惨状和当年创业板如出一辙。再看成交数据,科创50起步时每日成交才200多亿,如今已经飙升到2000多亿,成交量翻了整整10倍。2024年市场每日成交最低只有5000多亿,现在呢,已经能冲到3.5万亿,翻了7倍有余。这说明什么?市场根本不缺钱,缺的只是一个能让大家放心大胆往里冲的理由,而现在,这个“故事”才刚刚拉开帷幕。再看核心炒作题材,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。2015年炒的是科技加重组,两条腿走路。那时的科技主要是TMT、初代的VR/AR以及早期芯片。而到了2025年,依旧是科技加重组,只是科技的内涵换成了AI、人形机器人以及新一代通信技术。要知道,科技概念炒到最后,终究是要落地到实际产品上的,要么是手机、电脑这些消费电子产品,要么就是智能汽车、智能家居。别看现在AI大模型、人形机器人这些概念很唬人,本质上和以前的科技炒作没啥两样,都是在炒想象力。接下来说的这点可能有点扎心,那就是钱从哪儿来,答案还是杠杆,只不过换了个形式。2015年,散户们疯狂进行场外配资,1:5、1:10的杠杆比例,借钱都要冲进股市。现在到了2025年,虽说名义上没有了场外配资,但融资额却一直居高不下。大股东回购都要借钱,国债、沪深300也都在鼓励借钱筹资,说白了,大家都看准了这是牛市,不惜砸锅卖铁往里冲。最后一点至关重要,那就是经济大环境。2015年之前,市场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熊市,房地产市场停滞不前,IPO甚至都暂停了,经济陷入僵局,急需一轮牛市来打一剂强心针。现在呢,2025年,同样是历经4年熊市,房地产市场比2015年时还要糟糕,2023年下半年开始IPO就已经收紧。所以说,这两轮牛市都是被经济形势逼出来的,经济发展需要牛市来带动。不过,咱们也不能盲目照搬2015年的经验。2015年牛市来得快去得也快,暴涨暴跌,让市场元气大伤。这次监管层特意踩了刹车,牛市走得相对缓慢,但千万别以为结局会不一样,涨多了必然会跌,炒高了总会有人来接盘。2015年的创业板,很可能就是2025-2026年的科创板和北交所。当年创业板估值被炒到140倍,现在科创板和北交所的想象空间还远远没有完全释放出来。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,在市场疯狂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。当下这个阶段,更应该做的是提前布局,而不是头脑一热疯狂追高,千万别再犯2015年的错误,要么全程踏空,要么在高位接盘。只有看懂了这两轮牛市的轮回逻辑,才能在这波牛市中真正赚到钱,而不是成为被收割的对象